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女性
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女性,妇女和小孩可以说是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了,人们经常可以在一些社会新闻上看到关于女性受害的消息,很多人会觉得不解,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女性。
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女性1
一、为什么很多凶杀案件中女性都是受害者?
在社会当中,女性的地位,虽然从以前开始就慢慢的有所上升,可是由于女性生来和男性相比,力量方面比较悬殊,再加上一些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很多的女性往往都是以家庭为重,这就给了很多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因为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他们往往没有能够保护自己的能力
而且一些在家庭之中发生的凶杀案,女性之所以能够成为受害者,是因为女性本来就是偏感性的,他们在处理一些家庭纠纷的时候,往往考虑感情方面的比较多,而男性却比较理性,比较冲动的,因此在很多的凶杀案件中,女性都成为了受害者。
二、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整个社会注意吗?
自从女性受害的案件变得逐渐多了起来,广大的女性朋友们对自身的安全也都有了很高的警惕,一些女性在出行的时候往往都会邀一些同伴,或者是随身携带一些能够保护自己的工具,其实保护女性安全这个话题应该被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家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包括修订一些法律条款来保证妇女的安全,针对一些恶性案件的时候会从重处罚,还有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手段来让社会对女性这个群体多一些关注和关爱,这说明女性的人身安全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注意,也希望女性受害案件能够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逐渐的减少。
三、女性怎么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危?
女性朋友想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危,就要在生活当中时时刻刻注意身边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如果在生活的过程当中发现可疑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寻求帮助,不要盲目地去和这些可疑人员斗智斗勇,外出一定要找人陪同,特别是晚上的时候不要独自出行,有条件的女性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去学习一些防身术
或者是随身携带一些防狼喷雾等等,这些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救自己一命,总之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多留心,多涨一个心眼,这样就能够在危险发生之前觉察出来,让自己就机会逃脱危险事件。
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女性2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女性总是受害者?
当我使用“女性”这个词,我有必要解释,我使用的是最为通用的,社会语境的“女性”一词。没有重新定义,没有未来展望,没有发展趋势,仅仅取自当下最为普遍的,事实性的“女性”含义。
那么,我们开始讨论,“为什么女性总是受害者”这个问题。
在中国文化中,父权以下,就是夫权,即男性权力。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力之中包含着绝对的死亡。这符合对于暴力的定义。父权-夫权-男权生态之下,女性是被动的。女性不是暴力的实施者,施加者,女性是暴力的承受者。女性受害者的身份,正由女性的被动态确定。暴力流向女性,女性承受暴力,成为受害者。
在这种语境下,女性不是身体,而是社会气质。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女性,在暴力作用之下。而“女性”一旦成为施暴者,也就脱离了女性的身份。到此,我们不难看出,并非女性是受害者,而是成为受害者也就成为了女性。女性从女性到受害者,是行为模式向社会规范的累积。
女性成了牢狱之灾,而缺乏女性气质的女性就成了性别背叛者。为了摆脱受害者的身份,女性必须背叛自己的性别。不存在不是受害者的女性,作为女性只能是受害者。
在二元性别规范中,不是女性即为男性。因而男性被视为优越的,崇高甚至神圣起来。这无疑是权力崇拜。暴力的生产机制(暴力只能被更高强度的.暴力替代)决定,制造恐怖是唯一的选择。恐怖是暴力维护自身虚无性的手段。因为暴力徒有其表,暴力是一出空城计。暴力一无所有,暴力是被征服者。暴力总是被重构,不断演替。任何一种暴力都会在更高强度的暴力面前一败涂地。暴力为了自我掩饰,总是会通过恐怖,制造虔诚。
暴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困境:暴力并不能为非暴力征服;不是受害者,就是加害者。
为什么受害的都是女性3
社会上,有一种认识非常流行,认为女性本身就比男性容易情绪化,这导致了女性朋友更容易陷入心理困境。情绪是人类共有的,没有任何道理,女性就要更受情绪困
扰。那么,女性更容易情绪化,这种印象和认识是怎么产生的呢?男女不平等,女性更容易受到性别歧视,这在全世界范围是个社会现实。虽然也有女性受到尊重的个别
情况,也仅仅是个别情况。在这种社会现实中,女性朋友可能从在妈妈肚子里开始就受到了不一样的对待,在家庭、学校、社会整个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在一个女性低价
值观约定成俗的环境中,从亲至自己的父母到远至不相识的社会舆论者,难道不是从他们心里投射的眼光本身就可以给女性朋友制造更多的心理困惑?在这种心理困惑之
下,是不是更容易产生情绪化的问题?然后,我们认为女性朋友本身就是容易情绪化的?
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女性朋友已经在心理接受了社会对她们的角色投射,在压抑的心理环境中,自然更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而每个人在社会中彼此相连,女性朋友的问
题也成为男性朋友的问题。如果一位母亲情绪化,她的整个家庭成员都会受到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最受影响的就是孩子,孩子带着问题走入社会并投射给下一
代………
有人把关系比作镜子,照出的是彼此都存在的样子。从心理困扰本身来看,也不分男性朋友的困扰、女性朋友的困扰和青少年朋友的困扰,只是从某个具体的角度来看,
面对女性朋友受到不平等对待的这一现实,会更多地关注到女性朋友的处境。但是这并不是女性朋友们或某个女性朋友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每一个人的问题。因为,
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是否潜移默化地认同了一系列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并从你的心里投射到社会关系之中?